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别比赛中,一位身形矫健、眼神专注的少年吸引了全场目光,他手持花剑,步伐灵动,每一次精准刺击都引得观众席阵阵低呼,当最后一剑锁定胜局,他摘下护面,露出那张仍带稚气却写满坚毅的脸庞——来自江苏的姜鑫瑞,这位年仅13岁的击剑小将,以全胜战绩夺得男子花剑个人赛金牌。
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。”赛后,姜鑫瑞擦拭着额角的汗水,语气平静却笃定,“每次站在赛场上,我都感觉自己在蜕变。”这份从赛场淬炼出的自信,正如他手中那柄经过千锤百炼的钢剑,寒光凛冽,锋芒初现。
“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谈及比赛最深刻的体会,姜鑫瑞的答案出人意料地成熟,这句话,他用了三年时间才真正理解。
初入击剑馆时,姜鑫瑞还是个畏首畏尾的男孩,第一次持剑对战,他频频回头望向场边的教练,眼神里满是慌乱与依赖。“那时候总觉得背后有依靠,遇到强手就下意识寻求帮助。”启蒙教练回忆道,“直到有一次比赛,他因分心看教练手势而连连失分,那场比赛后,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。”
那次谈话的核心,是关于“独自面对”的课题,击剑被称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,在长14米、宽2米的剑道上,选手需要在一对一的对抗中,在电光火石间做出判断,任何犹豫、任何依赖,都可能导致失败。
“现在我明白了,”姜鑫瑞说,“当裁判喊‘开始’后,所有决定都必须由我自己做出,教练的指导在平时,而场上的瞬间,需要我独自承担一切。”这种认知的转变,让他的剑风发生了显著变化——从亦步亦趋到果决主动,从犹豫不决到敢于冒险。
这种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的觉悟,不仅改变了他的比赛态度,更塑造了他的性格,曾经遇到困难习惯求助的男孩,如今学会了先独立思考解决方案;曾经在压力面前容易紧张的新手,现在能在关键分上保持冷静判断。
姜鑫瑞的日常训练表上,有一项特殊记录:每天完成3000次基本动作练习,刺、挡、避、进……这些枯燥的重复,构成了他击剑生涯的基石。
“很多人只看到比赛时的精彩瞬间,却不知道每个动作背后需要付出什么。”训练馆里,姜鑫瑞向记者展示他的手掌——厚厚的老茧记录着无数个小时的持剑练习。“有时候一个动作要练到形成肌肉记忆,练到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出反应。”
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要求,源于他对击剑运动的独特理解。“在赛场上,你没有时间思考技术动作是否标准,一切都要靠身体的本能反应,而本能,来自于平时千万次的重复。”
他的教练补充道:“鑫瑞最可贵的是,他理解并接受了这种枯燥,很多同龄选手在基础训练时都会偷懒,但他从不,因为他知道,当站上赛场,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平时积累下的功底。”
这种认知在今年的分区赛中得到了验证,当时姜鑫瑞面对一位经验丰富的对手,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,他的大脑几乎一片空白。“那时候什么都想不起来了,全靠身体自动反应。”他说,“当我回过神来,已经连得三分逆转了比赛,这就是平时训练的价值。”
姜鑫瑞的击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去年的一次重要比赛中,他在领先的大好局面下因心态失衡惨遭逆转,那场比赛后,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个下午。
“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什么是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。”回忆那场失利,姜鑫瑞显得很平静,“不是技术问题,也不是战术问题,就是心态崩了,从那时起,我明白了心理素质与技术水平同样重要。”
这次经历成为他成长的转折点,在心理教练的帮助下,他开始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,学习如何在压力下保持专注,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心态。
“现在每次比赛,我都会提前做好心理建设:无论发生什么,我都要自己面对,自己解决。”他说,“这种心态让我在场上更加从容,也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。”
这种转变在他的比赛中清晰可见,在今年的一系列赛事中,多次面临困境的他总能沉着应对,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冷静。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”他解释道,“因为每次克服困难,都证明我有能力应对挑战。”
作为一名初中生,姜鑫瑞需要在繁重的学业与高强度的训练之间找到平衡,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:清晨文化课学习,下午专项训练,晚上还要完成作业和复盘比赛。
“时间管理是我必须掌握的技能。”姜鑫瑞说,“在场上只能靠自己,在学习上同样如此,没有人能代替我理解知识,没有人能代替我完成作业。”

这种自主意识也体现在他的学习方式上,由于经常外出比赛,他不得不自学落下的课程。“开始很困难,但慢慢地,我发现自学能力越来越强,这其实和击剑很像——在场上你要自己判断形势,在学习中你要自己理解知识。”
他的班主任评价道:“鑫瑞最让人欣赏的是他的自律和独立,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击剑上,也体现在学业中,他明白每个领域最终都要靠自己努力,这种认知让他在各个方面都能取得进步。”

当被问及偶像时,姜鑫瑞提到了中国击剑名将雷声。“我看过他所有的比赛录像,特别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那场决赛,在关键时刻,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勇气赢得了比赛。”
这种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的精神,在顶尖运动员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,姜鑫瑞深知,要走向更高水平的赛场,他需要进一步强化这种自主能力。
“我的目标是进入国家队,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。”谈及未来,他的眼神坚定,“我知道这条路很艰难,需要付出更多努力,但每次比赛都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,也让我更加清楚——我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未来。”
教练对他寄予厚望:“鑫瑞最可贵的是他早早理解了竞技体育的本质,技术可以教,战术可以练,但站在赛场上的那份独立和自信,必须由选手自己建立,他已经走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。”
夕阳西下,训练馆内只剩下姜鑫瑞一人还在加练,剑尖划破空气的声音清脆而坚定,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,这个13岁的少年,用他的剑书写着成长的故事——关于自信如何从一次次对决中淬炼,关于独立如何在独自面对中生根发芽。
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这句简单的话,蕴含着竞技体育最深刻的哲理,也预示着一个击剑新星的崛起之路,当他把护面重新戴上,手持花剑走向剑道另一端时,那背影已然有了战士的挺拔与决绝。
未来的赛场上,还有无数挑战等待着他,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手,无论置身什么样的局势,他都知道:手中的剑要靠自己挥舞,人生的路要由自己开拓,这或许就是击剑送给这个少年最宝贵的礼物——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。